净公上人讲三学集第二九六卷南无阿弥陀佛
敬摘自《净公上人讲三学集锦》
身口意常行,清净十业道。
人知奉其上,君父师道士,
信戒施闻慧,终吉所生安。
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,
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,
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,我心怡悦,
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,住平等舍。
众生无边誓愿度,烦恼无尽誓愿断。
法门无量誓愿学,佛道无上誓愿成。
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
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
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
无上甚深微妙法,百千万劫难遭遇。
我今见闻得受持,愿解如来真实义。
净公上人讲三学集第二九六卷
...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
请看《大经科注》三百二十四页第一行,从当中看起:
「又《会疏》曰:菩萨有二种智,能为一切修行本」。我们前面学到这个地方。一切修行本,这个一切是指八万四千法门、无量法门。换句话说,无量的法门,修行的根本,不外乎这两种智慧。也就是说,修行修什么?就是修这两种智慧。修这两种智慧的方法很多,八万四千种方法,无量法门也是方法。所以,大乘经上佛告诉我们「法门平等,无有高下」,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既然平等,没有高下,那还有什么差别?能不能成功,关系在你会不会。宗门大德常常勘验学生,问:你会吗?会了,门门都开智慧。这两种是智慧,戒定慧,因戒得定,因定开慧。开什么慧?这个地方所说的如理智、如量智,经典里面也有很多地方说的根本智、后得智,开启这个智慧。根本智是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,根本智;后得智是根本智的起作用,教化众生。
根本智是自受用,后得智是他受用。与一切众生相处,圆满教化的作用,完全在后得智,后得智也叫差别智。根本智、后得智都是《般若经》上所说的「般若无知」,无知是根本智,它起作用的时候「无所不知」;般若无知,无所不知,无所不知是差别智、是起作用。我们讲开悟了,开悟是根本智;开悟之后,确实世出世间一切法全通了,那是差别智。诸佛菩萨所说的一切经教,你没有学过,你一看就明了,一听就清楚,那是什么?那是根本智。有人...(净公上人: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《●净公上人: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九十六集)》)
...、善知识也是这样教导我们,怎么教?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。我们也听得耳熟,也会说,实际上怎么样?实际上我们根本没有依教奉行,我们还是同时学很多很多门课,学很多经论。这是什么?贪心,想多学一点。学到没有?学到了。学到什么?知识,增长了妄念。
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表法,十九岁放下烦恼障,出家,三十岁放下所知障。所知障是什么?他出家之后,就是十九岁之后到三十岁,十二年当中参学,印度所有的宗教、所有的学派他统统学了。这表演,像我们一样,广学多闻,学了许多知识,怎么样?不能了生死,不能出三界,不能明心见性,还是烦恼一大堆。这个十二年是做给我们看,让我们觉悟。他觉悟了,这方法不行,放弃掉。放弃掉走什么路?走戒定慧。戒是他的生活,现在重要是修定,到毕钵罗树下去入定。在入定当中开悟,夜睹明星,大彻大悟。悟了之后,没有人启请,他就会入般涅盘。凡夫不知道,净居天人知道,净居天是四禅五不还天,这里面的天人看到了,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,他们结伴从四禅天下来,变化成人,向佛请法,请佛住世,请转珐輪。释迦佛接受了,这才到鹿野苑去度五比丘。这五个人都是他的亲属,他出家的时候他的父王派这五个人来照顾他,陪他做伴。他一看缘成熟了,把这五个人召集起来,为他们讲苦集灭道,讲四谛法。憍陈如证得四果阿罗汉,其余的人初果、二果不定,证阿罗汉就一个,憍陈如。这个世界上三宝具足。毕钵罗树,以后我们称它作菩提树,他在这个树下开悟的。
...(净公上人: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《●净公上人: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九十六集)》)
...,无愿是他受用。无相就是《金刚经》上的无住,无愿就是生心,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」,生心为什么叫无愿?不执著。所以,空、无相、无愿是一而三、三而一,分开来三桩,合起来是一桩事情,空里头有无相、无愿,无相里头有空、无愿,无愿里头有空、无相,真正入了。如果入空,没有无相、无愿,是外道,恶趣空,是四禅里头的无想天,没出六道轮回。
大乘菩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,心里面,心真的是清净平等觉。心里面有丝毫的执著、有丝毫的分别,清净平等觉就没有了,你是六道凡夫,你用的是生灭心,你用的是八识五十一心所。八识五十一心所用得正,是四圣法界,用偏了、用邪了是六道轮回。现在能用正、不偏不邪很少,那就是什么?那真的是行在戒定慧的成佛之道。我是用妄心,我完全依教奉行,持戒、修定、开慧,这是用妄心修真心,是每个修行人必经的途径,你必须经历。但是多少人走不出去,那就是偏邪,他走不到中正。走到中正,走到头是十法界的佛,天台大师判教叫相似即佛。为什么不承认他是真的,是相似的?因为他用的是阿赖耶,就是他还有起心动念,没有分别执著;没有执著是清净心,没有分别是平等心,这两个心都不执著。
清净平等心起作用就是智慧,智慧是自性里本有的,不是外来的。学佛同学一定要记住,外面没有智慧,向外面求是知识。知识跟智慧不一样,智慧是自性本来具有的,知识不是的,不相同。知识,妄心可以求得,今天科学家用知识也能发现宇宙的奥秘,但是他讲不...(净公上人: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《●净公上人: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九十八集)》)
...真正自性,惠能大师讲的自性。单独讲这个扇子,扇子有没有自性?没自性。这个房屋有没有自性?没有自性。我们每个人个别,没有自性。但是有个真正的自性,那叫本性,中国人叫本性,本性本善。那个善不是善恶的善,是赞叹,它太好,太圆满,没有任何言语文字能形容,用一个善字来赞叹它,是这个意思。本性本善,这个善就是能大师所说的,它为什么善?能生万法。这个善,整个宇宙是它现的。
我们能看到宇宙是看到一个角落,很小的一部分,我们迷了,迷失了自性。如果开悟了,你就能见到。法身菩萨能见到全宇宙,一般菩萨只能够见十法界,见不到全宇宙;声闻、阿罗汉、辟支佛只能见到六道轮回,六道以外的他见不到。那么佛,佛教给我们完全用戒定慧,因戒得定;定,神通就现前。科学家用的是数学,用的是科学仪器,他没有定,所以他发现了,说的跟佛讲的是一样的,但是佛,佛家所说的,你说这物质现象,物质现象谁能了解?三细相,阿赖耶的三细相,八地以上。科学家发现了,他是不是八地?他不是,他是凡夫,六种神通他没有,天眼、天耳、他心、宿命他没有,他跟我们一样。所以,从禅定功夫上见到的不一样,你是真见到了。这个东西用仪器观察,用数学来推理,发现了,发现跟佛讲的是没错,但是佛那种德用你没有,佛的智慧、佛的德用、佛的神通,你全没有。用佛的方法,你能见到真相,六种神通现前,智慧、德相现前,那个受用完全不相同。佛不需要用仪器,不需要用数学,就用这一句佛号也...(净公上人: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《●净公上人: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九十九集)》)
...,这三个根就是从我们净业三福第一福里头生出来的。孝亲尊师落实在《弟子规》,怎么样做?《弟子规》做到了,孝亲尊师有根了。慈心不杀落实在《感应篇》,《太上感应篇》,道家的。最后,修十善业,以儒道的基础向上提升,佛法。儒释道的三个根,没有这三个根入不了门。确实,在古老的中国,士大夫学佛,都是这个根扎稳了,在佛教里才有那么大的成就。
所以三福第一福世间福报、世间善法,世间善法是出世间善法的基础,没有世间善法,怎么可能有出世间善法?所以第二福就出世了,小乘,「受持三皈,具足众戒,不犯威仪」。净宗具足众戒,有特别的方便法。我们行门五科就是戒律,你看净业三福决定要遵守,六和敬,三福六和、三学六度,三学戒定慧,六波罗蜜,最后一条普贤十愿,很好记。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要与它相应,这就是持戒念佛,与它相违背就错了。六和才真正能够振兴佛法,「若要佛法兴,唯有僧赞僧」,这个意思和睦相处、平等对待,比什么都重要。家和万事兴,社会要和谐,国家要和谐,地球要和谐,从哪里做起?从我做起。我能够把这五门,行门这五科统统兑现了,做到了,这一句佛号功夫得力了,哪有不往生的道理?往生真有信心,真有把握。要学老和尚这样的,来佛寺的三个人,老和尚的妈妈说走就走了,多自在,预知时至,知道自己到哪里去。阿弥陀佛来接引,接引的时候你会看到你过去、现前,同参道友真正往生的,都会跟著阿弥陀佛一起来接引你。到极乐世界不孤单,熟人很多...(净公上人: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《●净公上人: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一00集)》)
...的德号,一切诸佛菩萨所说的经之大成,大总持法门。展开来就是《大方广佛华严》,展开来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,为众生所说的一切经,浓缩就是这一部,展开,无量无边。我们认识这个宝,这还得了,太幸运了。所以一定要深信不疑,释迦牟尼佛从今往后这个九千年的法运,真正能修成就的就是这部经,就是这个注解,就是这一句佛号。海贤老和尚做出榜样给我们看,我们要相信,不能有丝毫怀疑。所以末后这一句,最后「劝进行者」,前面十句是自己修成,自己成就之后要帮助众生,帮助众生就一句话,劝进行者。劝是劝他相信,为他讲这部经、介绍这个法门。进,更进一步,推动他到极乐世界,把他带进极乐世界,这功德就圆满了。
三学、六度,三学是戒定慧,因戒得定,戒,持戒的目的在哪里?这个要知道,得清净心、得平等心。清净心是小定,事一心;平等心是理一心,得大定;觉是彻悟,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,这是大乘教里最高的指导原则,跟世间法不一样。
今天世间法崇尚科学,科学从哪里入门?从怀疑。所以研究科学的对什么都怀疑,从怀疑里面发现问题,然后再从数学的理论推测,有这个可能,再用科学仪器去观察,证实他见到的真相,跟圣贤教育相反。圣贤教育决定不能怀疑,有丝毫的怀疑,那丝毫怀疑就变成障碍。这个障碍在念佛人讲,可能最后往生你去不了,去不了的原因就出在怀疑上,这很可怕。所以大乘跟中国传统文化从信能入,「信为道元功德母,长养一切诸善根」。中国人讲信德,...(净公上人: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《●净公上人: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一00集)》)
...才能够明心见性,才能够成佛作祖,这个要晓得。看到经典,乃至於看到所有的书籍,都能提醒我们要皈依正。经典指什么?正知正见,这是法,不是邪知邪见,不是偏见,你说这个多重要。所以看到书本就想到自性正。看到出家人,不管出家人是不是持戒,修行怎么样,不能问这个,那是他的事情。见到出家人,提醒我们什么?净,皈依净。净是什么?六根清净,一尘不染。要求自己,不要求别人,我们才能成就。如果我不要求自己,要求别人,就全染污了。
三皈依就在我们经题上,你看皈依佛,自性觉,清净平等觉,法呢?法是平等,僧代表的是清净。清净是僧宝,平等是法宝,觉是佛宝,经题上有三宝。经题上有三学,清净是戒学,平等是定学,觉是慧学,戒定慧三学。要明白这个道理,学佛时时刻刻记住,世尊给我们学佛终极的目标是什么?是觉正净;修行修什么?就是修觉正净。戒是修净,定是修正知正见,觉是明心见性、大彻大悟。所以觉是佛宝,正是法宝,净是僧宝,这要不搞清楚,我们学什么?那我们就要问,我学戒有没有得到清净心?如果学戒,清净心不能现前,这个戒叫白学了。为什么心不能清净?著相了。诸位要记住,小乘初果、大乘初信位的菩萨,小学一年级的学生,这是佛教教育,要求的是什么?要求的是清净心。初果就得清净心,八十八品见惑断尽了。所以戒律的作用就在此地,八十八品见惑断尽。佛为了教学方便起见,将八十八品见惑分为五大类,好说话,第一个身见,第二个边见,第三个见取见...(净公上人: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《●净公上人: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一0二集)》)
...门里通用的。叫「三昧、三摩提、三摩帝」,用这些字样,这是音,意思「翻为定」,三昧就是定。或者翻为「正定」,拣别它不是邪定。「正受」,受是受用,不是错误的受用,是正确的受用。或者翻为「调直定」,调是调顺,直是没有弯曲,这个定与自性相应就叫直。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最重要是会调,定在什么地方?六根定在六尘境界之中,眼见色,眼识在色相里头入定,这个叫调直定。定是什么?没有染污,没有分别。见色见得清清楚楚、明明了了那是慧,照见。凡夫这一见,跟著就起念头、起分别、起执著,那就是六道,六道众生的见。佛菩萨的见、小乘人的见跟我们不一样,小乘人的见没有执著,大乘人的见没有分别,法身菩萨的见根本就没有起心动念。你看戒定慧融在一起,没有分别的,这叫「正心行处」,也翻作「等持」,等是平等,持是保持。诸佛菩萨六根在六尘境界上,永远保持清净平等觉。
我们的大毛病就是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分别、执著,坚固的执著,错了。为什么放不下?你不了解事实真相。事实真相是什么?《金刚经》上讲得最好,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」、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。你要是真正明白、真正觉悟了,梦幻泡影怎么执著?睡觉的时候有梦,醒来的时候梦的痕迹都找不到,自然放下,若无其事。这是佛法的修行,行是行为,修是修正,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。起心动念错误,无明烦恼,要放下;分别,尘沙烦恼,要放下;执著,见思烦恼,更要放下。六道轮回是见思烦恼造成的,十法界...(净公上人: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《●净公上人: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一0二集)》)
...心去体会,没有法子教的。能教规矩、教方圆,那个善巧没法子教,完全在个人。必须求感应,李老师教我「至诚感通」,真诚到极处,跟佛菩萨就通了,感应就通了,得到三宝加持。你看我们讲经,在讲前备课,预备很多资料,可是到讲的时候一句都用不上,不知道怎么讲出来的,讲完之后你问我,我不晓得我讲些什么。我讲的句句都是老实话,这怎么学?活学活用。
跟老师的时间愈长,不离开老师,在身边慢慢潜移默化,不知不觉的你学会了,你感染了。一定时间要长,时间短了学不到东西。古人最短的时间是五年,十年是最正常的,跟一个老师十年,亲近他,不离开他。不但在佛法里面你得到受用,世间法得的受用更多,帮助你处事待人接物,如何运用你的戒定慧,把戒定慧落实在生活上,落实在工作,落实在待人接物,你成功了。海贤的榜样做得太好了,完美、圆融、自在,绝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,这就是真正的德行、学问、智慧。从哪里来的?从三昧来的。最怕的心浮气躁,心一浮躁,你学东西再多也是浮躁的,也是表面的,没有契入,没有深度,学得再好,肤浅。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。
《大智度论》上说,「善心一处住不动」。我举这个善心就是孝敬,在中国家庭教育、学校教育、因果教育、圣贤教育,都是用这两个字做为根本,也就是统统从孝敬里面衍生出来的。我们要想自己成就,要在这两个字上下功夫,认真下功夫。海贤老和尚所以有成就,就是这两个字做得很圆满,诸位自己细心去看、去听,你就明白了。这是三...(净公上人: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《●净公上人: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一0二集)》)
...?无论人家问你什么问题,你都能解答,还解答得满有道理,不管你有学没有学,这是智慧。学得来的东西是知识,不是智慧,智慧不是学来的,是从三昧里头生的。你看,「出生乃至无量三昧」,然后三昧出生无量智慧。
所以佛家重视禅定,禅定不是盘腿面壁,盘腿面壁那是初学,幼儿园小朋友学的禅定,有模有样的。禅定是什么?六根在境界里不动心叫禅定。眼在色上不动心,眼根在色尘上入定;耳听到音声不动心,不起心、不动念,耳根在声尘上入定;鼻闻香、舌尝味,鼻在香尘里头入定,舌在味尘里头入定,吃东西味平等,没有酸甜苦辣咸。如果没有酸甜苦辣咸,人麻木了,那有病,舌头有病;有酸甜苦辣咸,没有酸甜苦辣咸的分别执著,这个厉害,具足戒定慧三学,眼具足、耳具足、鼻具足、舌具足、身具足、意具足,真有味道,那个味道究竟圆满在极乐世界。所以你真搞清楚,巴不得现在赶快就去,还有什么好等的。海贤念念都想往生,他不想住,是佛逼著他。他跟阿弥陀佛见面,我估计十次以上,跟阿弥陀佛很熟了,常在一起。为我们做证明,极乐世界真有,阿弥陀佛真有,四十八愿接引众生不是假的,让我们坚定信心、坚固愿心,非去不可。到这个地方就算成佛了,这是成佛的一个跳板、一个中途站,在这个中途站你整装出发,就是无上菩提。
我们再看下文,「今经於而现灭度下」,接著说,「得无生无灭诸三摩地」,经文紧接著,这个意思很深,都在表法。「表诸大士」,这个大士就是十六正士,经前...(净公上人: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《●净公上人: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一0二集)》)
...,而实实在在释迦牟尼佛不生不灭,「平等常住之如如法身」,这谁知道?没人知道,法身菩萨知道。真正修学净宗的净宗学人知道,知道怎么?没证得。法身菩萨不但知道,他证得了,确实没有生灭,确实平等常住。如如法身就是常寂光,常就是不生不灭,寂就是平等常住,平等就没有染污、没有波动,如如不动,这是清净法身。
「是诸大士咸是德遵普贤,从果向因者也。」这个法门跟其他法门意思不一样,八万四千法门、无量法门都是修因证果,是从因到果,净土法门不是的,净土法门是从果到因,为什么?阿弥陀佛是果,所以那么快。我就用阿弥陀佛做为我的因,一心称念,丝毫怀疑都没有,万缘放下,一心向往,很快就成就了。而且这一句佛号一切具足,戒定慧三学具足,菩萨三慧具足,诸佛名号具足,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无量劫所说的一切经藏,这一句名号里头也具足,你只找著一句佛号全都有了,不要再麻烦。谁相信?海贤老和尚相信。谁成就?老和尚成就。谁证明?老和尚证明。我们生在这个时代,遇到夏莲居老居士会经,黄念祖老居士集注,海贤老和尚为我们表法,这种殊胜的缘到哪里去找?人身难得,佛法难闻,得人身、闻佛法不稀奇,能遇到这部经、遇到这部注解才叫真正稀奇。为什么?它把西方极乐世界讲清楚、讲明白、讲透彻了,讲得叫我们这些人不能不相信、不能不学习,这就是它的成功。
特别是在此地讲的诸大士,个个都是德遵普贤。普贤行十大愿不好修,为什么?他用真心修。妄心不能修,...(净公上人: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《●净公上人: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一0二集)》)
...不用这个,是给自己看的,时时刻刻觉察到我的心清不清净。有念就不清净,无论你这个念是善念、是恶念,不清净,有念就不平等。修行,把真心修出来就成功了,就成佛了。这个话要记住,要深深去体会。为什么?我们从早到晚起心动念全是妄心,妄心在制造轮回,念念不断在制造轮回,你怎么能出得了轮回?要想出离轮回,首先把制造轮回的因要放下,要把它止住,这就是说能遮。
总持有能持、能遮的意思,遮就是禁止、防范。总持,抓到总持它就起作用。在净土法门,一句南无阿弥陀佛,总持当中的总持。《华严》也不例外,《华严》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,这一句佛号是不是《华严经》的总持法门?是,一点都没错。总一切法,一切法归纳为戒定慧,这句阿弥陀佛是总持法门,总一切法。阿弥陀佛里头有没有戒?有。什么叫戒?防非止恶。心里念阿弥陀佛,心里头有没有是非?没有了。有没有恶念?没有了。所以这句阿弥陀佛不可思议,无法想像,无法称说,只要老老实实一直念下去,念久了总持法门就现前了。现前什么样子?无论你学过没有学过的,全都明白了,全都觉悟了,像佛一样,像法身菩萨一样,像惠能大师一样,像现代的海贤法师一样,这些人都得到总持、能持、能遮的修学妙法。能遮,能止一切恶;能持,能持一切善;一切善法没有离开,一切恶法永远不起,它不会生起来,一切善法在一切时一切处都能现前,自行化他。
《大智度论》说,是鸠摩罗什,罗什大师翻译的,「秦言能持」...(净公上人: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《●净公上人: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一0三集)》)
...清楚、讲得很明白。下面说,虽心瞋恚亦不失,这是什么?习气,贪瞋痴慢疑的习气没断。见思烦恼,思惑就是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五大类,见惑:身见、边见、见取、戒取、邪见,见思合起来十种烦恼,每一种烦恼都有严重的习气,你不是不知道,知道。遇到有人毁谤你、羞辱你、批评你,你有陀罗尼的智慧,听到了你还能保持镇定,可是心里头还是有瞋恚习气,你能控制得住不发作而已,这已经算相当好的修养了。
到法身菩萨就不然了,法身菩萨心平和、念慈悲,他遇到这个境界,不是表面装出来的忍辱波罗蜜,不是,他心里头确确实实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,苦厄是烦恼,烦恼习气都不生,这是法身菩萨。十法界里面的菩萨不行,他习气没断,但是他的戒定慧功夫得力,可以控制不发作,不是没有,不发作,所以从外表看很像菩萨、很像佛,内里头还不行。一定要到证得法身,真正体会得、体会到一切万事万物的真相,就是诸法实相,他明白了,这才能如如不动,连习气都化解了。最后最难断的习气,无始无明习气,这不好断,因为无始无明习气没法子断,它除了障碍你不能回常寂光之外,它只障碍这个,其他的没有障碍。必须要把无始无明烦恼习气断干净,他才能回归常寂光,证妙觉果位。这是什么样的菩萨?等觉菩萨,十地做不到。等觉断最后一品无始无明的习气,这个习气一断,实报土不见了。我们就晓得实报土从哪里来的?无始无明习气变现出来,习气断了它就没有了。
十法界,四圣法界是无始无明烦...(净公上人: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《●净公上人: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一0三集)》)
...他寿命长,如果兄弟姐妹在,这世俗的事情,兄弟姐妹们应该要上坟祭祖;不在了,不在自己干,念念不忘父母祖宗,这我们不能不知道。给一切人做好榜样,注意,一切人,各种不同的人,应机说法,不是一个法能度一切众生的。一法能度一切众生,只有念佛法门。除念佛法门都不行,可以度一类的众生,某一类的,不能度一切众生。只有这一句佛号,六字洪名,求生净土,这个门能度一切众生,这特别法门,八万四千法门之外的。所以随用赞德,这叫严。
下面再说三昧,「理智无二,交彻熔融,彼此俱亡,能所斯绝,故云三昧」。三昧是正定,三昧是正行,理是智之体,智是理之用,体用是一不是二,体里头有用,用里头有体,交彻熔融,像光一样融成一片。戒定慧三学,一就是三,三就是一,古大德告诉我们,三学一体,佛法就兴旺了。一体是什么?释迦牟尼佛在世,三学都是佛所传的、佛所教的。佛灭度之后,不是上上根人,根性差一点的,都在佛法里头取一门深入,行不行?行,没错。但是一门深入要深入到大彻大悟,就又回归圆融了。没有大彻大悟,就有成见,我这个法门很有受用,这法门好,我要劝别人。但是自己没有开悟,不认识根机,那个人不是这个根性,可能你把路就指错了,他一生不能成就,你要负因果责任。最好的法门介绍给别人,什么人都可以用,就是念佛,念佛有百利而无一害,人人能成就,什么人都行,三根普被,利钝全收,这个决定没有过失。传法多难。
在古时候,人都有德行、厚道,...(净公上人: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《●净公上人: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一0三集)》)
...法从心想生」,都是讲这个道理。只要心善,只要心正,真诚,就能转动所有物质现象,最贴近的,自己的身体,然后我们生活周边的环境。这个道理,科学家到最近这十几年、二十年才发现,佛在经上三千年前就讲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现在人看不懂。古人看得懂,为什么?古人心清净,现在人心的欲望超过古人千倍万倍,这是事实。古人心没有欲望,随遇而安,什么都欢喜,得到没有欢喜相,失去也没有悲伤,心永远保持在平静。儒家虽然没有佛家这么严格,他有礼,希望愈接近平静愈好,不要距离太远,因为儒没有出六道轮回,他修福报,人天福报。佛家是要修出离轮回,出离轮回一定要断,伏不行,要断。我们想往生极乐世界,永远脱离六道轮回,永远超越十法界,戒定慧太重要了。
古大德跟我们说,三学一源,佛法就兴旺。三学是说释迦牟尼佛一生教化众生教什么?教戒律,教禅定,教经典,这三门。戒律成为一个宗派,佛的身就是清净身、平等身;禅是佛的心,清净心、平等心;教是言语,纯净纯善。教里面包括很多宗派,除了禅宗,除了律宗,全属於教下,有贤首宗、天台宗、三论宗、法相宗,净土宗也在里头,密宗,包括小乘,中国在过去,唐朝时代有俱舍宗,属於小乘,教下很多。所以宗门教下,一就是三,三就是一,不能分的。戒里面有禅、有教,教里面有戒、有禅,一而三,三而一,统是世尊所传。世尊灭度之后,祖师大德有专弘一样的,所以三学鼎立。这是个衰相,还看不到衰,为什么?大家都尊重,学禅...(净公上人: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《●净公上人: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(第一0四集)》)
愿以此功德,庄严佛净土。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涂苦。
若有见闻者,悉发菩提心。尽此一报身,同生极乐国。
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、历劫冤亲、法界众生礼佛三拜,求生净土。
祈愿:
诚敬谦卑。和顺义理。欢乐慈孝。无争无求。清净平等。知恩报恩。知足惭愧。去恶就善。事师三皈。奉持经戒。不念人非,欣乐人善。关怀照顾,言传身教。言动安徐。公平公正。吃素印经。随缘济众。看破放下。忍辱精进。发菩提心。一向专念。天下和顺。日月清明。风雨以时。灾厉不起。国丰民安。兵戈无用。崇德兴仁。务修礼让。国无盗贼。无有怨枉。强不凌弱。各得其所。
并愿以印行功德,回向法界一切有情,所有六道四生,宿世冤亲,现世业债,咸凭法力,悉得解脱,现在者增福延寿,已故者往生净土,同出苦轮,共登觉岸。
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。整个宇宙一切众生,是一个生命共同体。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,应该平等对待,和睦相处,互敬互爱,互助合作,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。
文章到此结束,谢谢您的阅读!敬请常念#南无阿弥陀佛#!祝各位福慧增长、六时吉祥、法喜充满!
净公上人讲:三学集第二九六卷
上一篇文章 :
神奇的佛说却瘟黄神咒经
下一篇文章 :
伐树取果